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公司”)内审部在网络建维材料专项审计中创新实践, 探索将新技术应用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进一步实现审计项目的提质增效。
一、通信运营商网络建维材料使用特点
通信运营商工程建设与维护是对外提供基础运营能力的保障。安徽公司每年工程建设投资中各类材料占比较大。在网络维护中,维修材料占维护成本的比例也较高。材料管理种类多、数量大、周期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且材料领用出库后,由施工或维护单位使用,材料使用量、应退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损失浪费现象,一直是网络建维材料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在全集团风险评估中也一直处于较高等级。
二、审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践
如何理顺材料管理流程,汇聚多系统间半结构化数据并进行数据建模,实现网络材料全流程数据审计的新突破,提高审计效率,是审前分析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内审部创新审计方法,以实际生产环节全流程梳理为抓手,通过构建多系统复杂数据结构分析模型,识别其中材料管理的风险,挖掘审计关注点,科学构建本次审计方案。
01业务流程梳理
通过将材料管理融入具体的工程业务管理流程和网络运维管理流程,系统梳理出材料管理中的问题和风险,做到材料管理的全流程审计覆盖。
02分析模型构建
结合业务流程梳理,分析模型采集多系统(PMS、SCM、LIS、ERP)不同结构不同字段的数据表,通过各表中对应字段的物料名称、物料单位、物资状态等多个字段组合定位同种物料,对比不同环节物料差异量,从而形成类结构化数据建模, 进一步定位问题。
三、审中智慧审计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通过审前分析确定重点审计项目类型、项目名称、项目分布、主要材料等重点内容。审中阶段聚焦审计质量和效率,运用内审系统数智化手段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并对异常项目进行全流程现场审计。
01智能审计工具的运用
基于智能流程自动化(IPA)自动获取审计资料;现场勘察真实性识别及轨迹展示,审中阶段对抽取的异常项目需委派审计机构中介人员赴项目现场进行勘察;通信工程定额套用智能稽核,智能平台根据稽核原则负责数据分析,审计系统负责传递结算审计数据,并展现稽核结果。
02审计成果示例
本次审计提出工程及网络维护材料管理方面的审计问题共15 项,管理改进建议共8 项,促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改进2 项。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23 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800 余万元。
四、审后整改闭环和监控模型建设研究与实践
01审计整改流程闭环管理
强化审计整改工作闭环管理,就是将所有问题统一纳入系统管理,形成整改事项台账,实现所有问题的逐项销号管理。
02持续审计监控建模
将审前分析阶段研究探索的模型进一步优化扩展,进行持续审计监控,拓展审计成果应用。
五、审计成果总结与应用
审后阶段加强审计结果运用研究,不仅需要将审计发现问题全部纳入审计平台“审计整改”模块逐条进行闭环跟踪,而且需要持续优化智慧审计系统监控模型,拓展审计成果常态化应用。
01推动流程再造
通过本次审计推动了维护材料管理流程再造,优化了暂存库在物料申领、维修项目匹配、物料发放、余料退库、查询导出、维护单位接入等方面的管理。
02促进制度改进
通过该项目审计,促进了工程及维护材料管理两项制度的完善,弥补了原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和不足,助力公司降本增效、提高运营效率。
03重塑业务数据
推动各级专业部门开展联动整改,重塑业务数据获取,最终实现从审计人员被动获取送审资料到系统自动提取的转变。
04转换思维逻辑
通过转换思维,研究通过“多系统数据、多字段组合”,将材料名称、单位等多字段组合定位同种材料,对比不同环节材料差异量,实现半结构化数据的大数据分析,研究解决专项审计中遇到的难题。
05提升团队能力
通过本次研究型审计项目的开展,安徽公司内审部探索将研究型审计的理念、做法贯穿项目始终,促进审计人员审计专业和技术能力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