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公司努力运用科学的审计理念引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将内部审计瞄准领导关注的、公司关心的、职工关切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牢固树立“以人才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审计理念,并将其贯穿渗透于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具体进程,不断赋予新的实践内涵,推行 “点、线、面”系列审计、全方位审计质量控制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审计成效,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实现了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职能。
一是“点、线、面”系列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能。克服审计资源不足的困难,采取“一带N”、“多位一体”的“大兵团作战”组织方式,在同一项目实施中将不同类型审计有机糅合起来,探索“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达到项目审计有效集约及信息共享。在类型和特点不一的审计项目中,梳理出不同项目的共性特点,通过找准审计的切入“点”,把握资金流程“线”、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和职能权利“线”,“分块审”与“分流审”相结合,即主营业务按照业务模块内控环节实施审查,副营业务按照业务计划、实施、完成、成果等主流业务节点实施审查,保证一定的覆盖“面”,审计效能大大提高。
二是全方位审计质量控制提升综合绩效。建立以项目实施方案为核心的审计项目控制,通过全面充分的审前调查,运用目标成果法导航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将项目实施计划与目标成果“反弹琵琶”,全员参与、精心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按照“五W”法(即明确‘为什么审’——审计目标、‘审计什么’——审计重点,‘怎么审’——审计步骤及方法、‘由谁审’——责任人、‘审计进度’——审计时限)组织项目实施,有效保证审计质量;完善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控制体系,加强与监察、业务主管部门协同联动,推行审计谈话、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强化审计成果深层次开发运用,提升审计综合绩效,有效促进公司依法治企。
三是一个理念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宣城公司监察审计部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管理风险。在项目立项时我们就进行风险评估,而风险评估的起点是风险的识别和分类,因此在评估时宣城公司通过建立风险图谱,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选择了若干类风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从战略和环节层面进行分析,诸如运用形势分析、调查问卷、走访等方法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包括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状况、领导班子和管理结构、主要业务范围等,从而以全局的观念识别、分析问题,抓住风险源头。
(宣城供电公司监审部 曹培祥、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