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教育局内部审计工作坚持以服务教育为宗旨,依法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紧紧围绕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按照“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为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一、强化领导,完善内审机制。
萧县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坚持把审计工作列入局党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检查、落实审计工作。全县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中小学均配备了内审人员,建立了内审定期例会制度,不间断地对开展内审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并积极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内审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班学习。
在建立健全内审机制方面,先后制订了《萧县教育局内部审计管理办法》、《萧县教育局内部审计条例》、《萧县教育局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萧县教育局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等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权限、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工作方法和程序,使审计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加大了对中小学校长离任审计、大宗物品采购审报、招生基建审计监督、学校经费使用年审力度,维护了教育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通过建立审计业务台帐、审签台帐、审计咨询台帐,实行审计项目主审制和审计复核制,审计服务承诺制等措施,规范了审计主体行为,有效保证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始终运行在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上。
二、规范操作,提高审计质量。
多年来,教育局的内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执业,本着“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实施每一个审计项目。在执业过程中,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南。教育局审计室自今年4月份,先后组织对下属学校(单位)实施了29个审计项目。涉审固定资产总金额为316.27万元,流动资产总金额33.8万元。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22条。
教育局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遵照《安徽省内部审计条例》规定,严格按照审计前期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出具审计报告阶段、出具审计意见书阶段、督促落实整改阶段的具体要求,规范操作,认真开展各项审计工作,提高了审计质量。
三、转变理念,注重审计创新。
一方面,大力倡导“和谐审计”。积极做好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工作,争取得到信任、理解与支持。在实施项目审计时,要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平等相待;另一方面,以“共建共创”为目标,积极推行教育内部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局督导、纪检、人事、财务、基建等部门的合作,在财务制度建设、经费体制调整、教育债务化解、规范学校收费等方面共同参与,形成工作合力,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四、实事求是,加强对基建工程项目委托审计的监督。
萧县教育系统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项目较多,特别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基建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工作,主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最后经县财政局、审计局核定。局内审计室主要对学校的基本建设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特别是对工程招投标、预决算进行监督。在实施内部审计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在对有关学校的基建帐目是否清楚、工程款是否按合同规定支付、基建经费与教育事业经费是否混合使用、工程完工后是否按规定经中介机构和县财政局审核、竣工决算后投入使用的新增资产是否及时确认入帐等进行监督时,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效促进了基本建设工程的规范管理。
(宿州市内审协会)